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风电产业正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各大央企开发商、各路资本纷纷加码风电版图扩张,就连“三桶油”这样的传统油气巨头也在修正航道加紧风电布局。“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近期国家能源局通报了几起风电安全事故,暴露出后市场存在着设备质量源头管理,设备运行、检修、改造管理,运维服务队伍管,设备健康监控技术应用等诸多问题,风电开发商在全国“跑马圈地”大举进攻增量市场的同时,后方的存量市场又该托付给谁呢?
风电后市场出现“硬核玩家” “平价时代”下,选择一个实力过硬、服务靠谱的运维合作伙伴尤为重要。“好风频借力,送我入青云”,保障风机在“好风”来时健康运转可以最大程度保障业主收益。反之,预防性维护不到位,故障排除不及时,损失的电量就会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我国风电运维一般有开发商自主运维、委托制造商运维、独立第三方运维三种模式,形成了开发商、整机商、第三方运维企业“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其中整机商凭借着掌握风机核心技术,占领了高端市场。 作为全球排名前十的风电整机商(BNEF数据),中车风电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全产业链布局,成为了风电后市场的“硬核玩家”。运维业务也正成长为中车风电继整机之后的第二业务“增长极”。 “我们不仅在整机领域持续创新,在风电运维领域也在持续深耕。截止去年底,中车株洲所运维服务过的风电机组累积超过5000台,风电运维已经成为我们的重要核心业务之一。”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副总经理刘辉接受WindDaily采访时说道。 中车株洲所是何来历?为何能在风电后市场取得成功呢? 中车株洲所是中国中车旗下一级子公司,在风电领域深耕细作15年,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中国中车全产业链优势,将源自高铁的十大核心技术延伸到风电领域,逐渐成长为国内优秀的智慧绿色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作为中国风机制造的“硬核玩家”,身披荣耀,国家标准《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主起草单位、行业标准《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导则》唯一整机商编制单位、行业标准《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导则》唯一整机商编制单位、“中国风能行业建设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十大低风速技术创新奖获得者”、“全球新能源500强科技创新企业”......
中车株洲所在风电领域的技术实力可窥一斑。技术实力是整机商能够占领风电运维高端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中车株洲所的竞争优势远不止如此。 与其他整机商相比,中车株洲所风电运维服务与风电整机业务“双翼齐飞”,也有着自己的竞争优势。据了解,中车株洲所拥有全生命周期运维服务方案,服务范围遍布全国28个省及省级地区,覆盖全国200余个风电服务站点;拥有完备的中车内部风电产业供应链,发电机、齿轮箱、叶片、变流器等关键部件具有技术及成本优势;拥有专业的风电现场运维服务团队,后台专业研发工程技术团队超过200人,服务人员超过500人;服务机型覆盖国内外主流整机厂家,在智能运维“形影系统”的加持下,正成为值得托付的运维服务企业。
千亿市场,群雄竞逐如何突围 在风电平价时代,整机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数量庞大的在运机组逐步催生出一个日益可观的后市场,风电运维后市场的前景也越来越被整机商们所看好。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风电运维后市场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呢? 据相关机构统计,2020年出质保期的风电机组累计达到10万台,风电运维后市场潜力达到千亿元。
此外,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截止2021年一季度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87亿千瓦,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2.76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1022万千瓦。这么庞大的存量,风电运维市场的红利都将在“十四五”期间释放出来。未来的风电运维后市场将是一片“蓝海”,众多企业群起竞逐是必然的。 “十四五”已然启幕,中车株洲所将会如何在激烈的风电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十四五”期间,在风电后市场领域,中车株洲所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智能运维发展为核心、以风光装备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为主线,大力发展风电运维后市场、全力打造智慧运维产品线,不断深化差异化激励,推进中车风电产业协同,实现中车株洲所风电智能运维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客户服务中心总经理赵少伟透露。 “十四五”期间,中车株洲所将持续致力于全球风能的高效利用,通过风电整机研制与销售、智能运维,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及清洁能源综合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等方式,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打造高科技、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绿色动能,为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