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首场台风“蝴蝶”裹挟着11级(30~33m/s)狂风正面穿越广东湛江遂溪乐民100MW风电项目(以下简称:遂溪项目)。风暴过后,耸立于此的中车株洲所22台185米混塔风电机组全部零故障快速恢复运行,以硬核实力通过极端天气大考,再次印证了中车风电机组值得信赖的高铁品质,也见证了中国风电技术在极端气候应对领域的重大突破。 技术根基:全球最高混塔的“抗台风基因” 遂溪项目全部采用中车株洲所专为台风频发地区设计的WT4550D195H185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4.55MW,轮毂中心高达185米,成功刷新当时全球陆上风电塔筒高度纪录。机组采用“85米预应力混凝土塔筒+97米钢塔”的混塔体系,总高度达185米(相当于60层楼),为全球最高陆上混塔。混凝土基座大幅提升结构刚度,有效抑制台风下的塔筒摆动,解决传统钢塔在强风下的振幅失控难题;配备电动叶片锁,在超强风瞬间锁定叶轮角度,防止失控旋转;优化SCADA系统与健康监测算法,实时分析风速、载荷变化,提前切换抗台风模式;叶轮直径195米,单圈扫风面积达4.2个足球场,单圈发电8.6千瓦时,年发电量3.2亿千瓦时,兼顾效率与稳定性。 智能中枢:台风中的动态防御与发电优化系统 该平台机组应用加强型抗台风叶片,并对变桨、偏航系统及塔架等关键承载部件进行专项优化。面对台风“蝴蝶”的峰值风速,机组凭借动态防御与发电优化系统实现双突破。机组配备智能抗台中枢。集成特殊环境适应性监测、预警及智能控制系统,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动态载荷分配技术将极限阵风冲击力分散降低40%;容错偏航系统于风向突变时5秒内重新对风,彻底规避扭缆风险。台风过境前,暴风算法在安全阈值内动态提效;配备“一键抗台”模块与电动叶片锁功能,保障机组在风速风向剧变中安全平稳运行。 深远海风电:抗台风技术的下一战场 抗台风技术正向深远海系统化延伸。中车株洲所20MW“启航号”漂浮式机组采用采用ILA耦合设计(整机与漂浮平台一体化),结合动态压载与系泊张力协同控制策略,将台风期间平台横摇角严格限制在±8°以内,有效化解波浪-风复合载荷引发的谐振风险,确保机组在复杂海况下的结构稳定性。搭载闭环稳控算法,实时解耦风、浪、流多维载荷,动态调整机组运行状态。系统通过200余项传感器实时监测浮体运动与结构响应,结合仿测试设计技术预判风险,实现灾中自适应调节。各类技术协同作用,使“启航号”成为全球首个通过84m/s(17级以上) 抗风认证的漂浮式机组,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树立了高可靠性标杆。
遂溪项目在“蝴蝶”过后实现“零损伤+发电跃升”的双重突破,标志着中国风电完成从脆弱避灾到韧性驭灾的技术革命。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185米的世界高度,更在于将台风这一“破坏性能源”转化为“可驾驭资源”的系统能力,为世界风电技术发展提供从“追风”到“驯风”的中车方案。 台风过境后,风机叶轮再度划破长空,每一次旋转都在重述一个真理:抵御自然的暴怒,唯有更深的敬畏与更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