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3—24日,风电行业年度重磅盛会——“2022全国风能装备行业年会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湖南株洲召开,大会以“乘二十大东风 促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中车旗下的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株洲时代新材联合承办。中车追风团与来自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风电投资开发商、装备制造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共计500余名代表共话风电新发展,齐绘零碳新蓝图。
2月23日上午,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会长柳地在致辞中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善并具有一定优势的风电产业链体系。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风电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之路,需要风电同仁紧紧抓住风电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湖南省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在致辞中表示株洲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把风电装备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抢抓机遇,深耕细作,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产业链条完整、市场占有率高、龙头企业众多和创新成果突出等特色优势。株洲市将以此次高峰论坛为契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聚集资源、聚焦政策、聚合力量,全力打造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株洲力量。
湖南省能源局局长汤吉鸿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湖南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不断提升能源安全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新能源装备领域,按照《湖南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加大新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补齐技术装备短板,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新能源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支撑作用。预计到2025年,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200万千瓦,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在致辞中表示,这次会议在株洲召开,对中国中车而言意义非凡,中国中车在这里打造了全国轨道交通领域产业规模最大、链条最齐、研发实力最强、产品谱系最全的集聚区。同时,依托轨道,走出轨道,中国中车利用技术上高度同宗同源的特性,打造“立起来的高铁”,形成风电整机、叶片、发电机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传承高铁荣耀,和聚风电智慧。中国中车正着力打造轨道交通和风电“双赛道双集群”的业务结构,将风电产业打造成中车的第二张金名片。
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崇波在题为“乘二十大东风 促高质量发展”的对话中,面对行业价格“内卷”和低价中标的趋势,整机厂商如何积极应对的问题,他表示,风电产业已进入“大兆瓦”时代,中车株洲所在发挥自身产业链完备优势的同时,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进沙戈荒大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和海上风电项目的技术攻关,以智能化数字化的跨界融合优势,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本次大会上,中车追风团携自主创新成果与风电同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热点、交流技术经验、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株洲所双碳技术研究及实践 中车株洲所副总经理刘海涛在主题为《株洲所双碳技术研究及实践》的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双重牵引下,中车株洲所积极践行“双碳”战略,在布局“双碳”产业版图和推动低碳技术革命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扎根交通和能源领域,中车株洲所已积淀了“器件、材料、算法”三大根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优势拓展至其他领域,实现“同心多元化”发展。 中车株洲所充分发挥风光发电、电力电子输配电、装备电气化、新材料、功率半导体、智能化等领域的技术链、产业链优势,在发电、输电、用电、储电各环节层层相扣,为“源网荷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跨界赋能创新—— 破解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卡脖子”技术难 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副主任、中车技术专家刘红文作了《跨界赋能创新—破解风电机组主控系统“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报告,首先向行业介绍中车株洲所在轨道交通控制平台从“芯片”到“软件”100%国产化,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经验,以及先进控制算法自主研发的创新过程,结合风电主控系统行业技术难题,自2021年开始,开展主控系统软硬件自主化研制,样机已零故障运行近2年,并结合风电整机大型化、低成本发展技术趋势,开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的赋能创新研发,降低风电机组关键载荷约15%,构建面向风电发展未来的新一代控制算法及软件框架,利用轨道交通可靠、先进、自主可控的技术特征及试验验证体系,当好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先行军。
风电叶片防除冰技术研究及解决方案 风电发电已成为我国电力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广大地区冬季雨雪冰冻影响导致风电机组退备现象日益凸显,对电网安全运行与保障冬季电力平稳带来极大影响。风电叶片结冰结冰机理复杂、防除冰难度大,是目前风电行业的世界性难题。时代新材作为专业的叶片研发及生产厂家,从2011年开始相继研制了涂料、气热、电热、气电联用等多种叶片防除冰技术,具备场内新造和风场技改的多种实施工艺,在叶片防除冰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面向平价海上风电机组设计创新的思考 中车株洲所风电事业部技术中心副主任、中车技术专家王磊作了《面向平价海上风电机组创新设计的思考》的报告,梳理并分析了实现平价的关键因素,从主机维度、基础、海缆、施工、维护等维度,尤其在海上施工的便利性,减少海上维护的次数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同时,针对设计创新、运输创新、吊装创新、运维创新方面分享了一些创新方向。
技术创新助推海上风电平价 中车株洲电机江苏公司深耕海上风电技术,引领海上风力发电机大型化之路。风电从业二十载,中车株洲电机江苏公司将国际尖端轨道牵引电机技术经验引入风力发电机研制全过程,形成了直驱、半直驱、双馈、异步四类技术路线的风力发电机设计及制造平台,实现陆上、海上漂浮式各类机组全覆盖。在发电机电磁技术、轴承技术、绝缘技术、防腐技术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为海上风电提供更高效、更可靠、更优质的产品;近些年先后推出了8MW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12MW-18MW漂浮式海上风力发电机以及10-14MW海上分瓣式直驱永磁发电机。
目前,中国中车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以风电装备、新能源客车、新材料为增长极,以电控系统、光伏、氢能装备等为培育重点的“一核三极多点”的业务布局。风电装备方面,产业链优势是中国中车风电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中国中车拥有从器件到部件、再到整机的全产业链优势,建立起了全技术链、全产品链、全生命周期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开发能力、工艺制造能力,在中国风电装备产业中地位显著。
作为一家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技术能力领先,战略布局合理,发展步伐稳健的风电装备制造商,中国中车在发挥自身全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优势和产品技术优势的同时,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快布局风、光资源开发,不断迭代更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不断完善产品性能及平台建设,推动我国风电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