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工厂(以下简称事业部工厂)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事业部工厂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自2006年事业部工厂成立以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要求,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结构,规范事业部工厂运作。事业部工厂建立了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了以领导班子为核心,市场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质量委员会、采购委员会、安全环保委员会以及保密委员会等为主体的决策、执行、经营管理、有效监督等权利制衡机制,确保了事业部工厂营销、采购、制造、售后服务等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运作,实现了事业部工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
传承高铁荣耀,和聚风电智慧——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电事业部工厂,主要从事风电整机研制与销售、智能运维,风电场、光伏电站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转让,以及清洁能源综合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应用。致力于全球风能、太阳能的高效利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依托株洲所在轨道交通领域雄厚的技术沉淀和研发实力,凭借强大的高端装备制造体系和中车全产业链的独特优势,风电事业部工厂已成长为国内优秀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和智慧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2020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产品管理
深耕细作15载,风电事业部工厂打造了一流的设计、制造及验证平台,具备2.xMW~5.xMW机组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并基于风电产品全生命周期构筑了五大技术平台(风资源平台、智能控制平台、技术消纳与创新平台、智能运维服务平台、数据中心云平台)和六大保障体系(产业链保障体系、高端装备制造体系、端到端产品质量体系、产品可靠性实验验证体系、项目管理标准化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率先推出10项创新提效和10项可靠性保证技术,并将株洲所成熟先进的系统集成、变流及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光伏及综合能源业务,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
风电事业部工厂坚持“严格质量管控,树立风电标杆,满足客户需求,打造中车品牌”的质量方针。视产品质量为生命,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产品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原辅材料控制、技术保障、生产过程控制、售后服务控制等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与保证,为客户提供方放心产品。事业部工厂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先后获得了“2017年全球新能源500强科技创新企业”、“第八届全国售后服务行业十佳单位”、“2016-2018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等荣誉称号,多个市场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奖项。
客户至上,合作共赢。风电事业部工厂始终践行“正心正道、善为善成”的价值观,肩负“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使命,矢志成为清洁能源系统解决方案的引领者,为中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宏伟目标贡献中车力量。
四、人才培养
事业部工厂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招贤纳士、引进人才,对所引进的人才为其解决生活、住房问题等,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事业部工厂的诚意和关怀,来得高兴、干得满意。通过人才引进措施,近年来事业部工厂引进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事业部工厂2020年组织实施各类在岗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并鼓励职工加强自主学习,这些培训的开展,为事业部工厂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技能保障。
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事业部工厂从关心和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严管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又非常重视关心员工生活和心理。逢年过节,防寒防暑,事业部工厂领导层都会对全体员工进行慰问,对家庭条件较为困难的员工给予慰问补助。
五、环境保护
事业部工厂将环境保护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注重履行企业环境保护的职责,积极践行环境友好及资源节约型发展。
事业部工厂通过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和IS0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并将环保及能源管理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深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首先,事业部工厂在各部门中加强宣传,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及节能意识。其次,将环境及能源管理指标落实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建立起从事业部工厂高层、中层到班组基层的全员环境及能源目标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奖惩明晰,真正把环境保护和节能理念深入到每个员工心中。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行无纸化办公,推行节约型社会建设。事业部工厂积极引入质量管理QMS系统、CRM系统、BPS流程平台、SPM流程平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系统、AMS档案管理系统、IT服务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平台,财务云、文档云等云系统,不断完善OA办公系统。不仅节省了纸张耗费、通信费用和邮寄费用,而且也减少了使用电话、传真和邮寄联系方式对社会通信线路和邮政资源的占用,积极有效的推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另外,事业部工厂还鼓励员工技术创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事业部工厂围绕“节能降本、增产增效”主题征集合理化建议,充分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对包括设备、管道线路等提出革新改良的合理化建议来减少水电能源的消耗,对现有的生产艺提出优化改进,以达到节能减排、增产增效的目的。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二〇二一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