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龚芝芳,女,1991年上海铁道学院通信工程专业毕业。2006年加入风电事业部,先后在市场部、营销中心、运营管理部、技术中心、综合管理部、客户服务中心等中心(部门)任职,先后获得过株洲所先进个人、优秀团队、优秀项目及基层优秀班子成员等荣誉。
2006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60万千瓦,成为继欧洲、美国和印度之后发展风力发电的新兴市场之一。彼时,中车株洲所举旗向风电产业进军,揭牌成立风电事业部。作为事业部22人初创团队成员之一,龚芝芳从跑咨询公司跑协会跑设计院,再到率团队做市场做宣传做管理,她总是闯在最前面,颇有木兰风范。
从0到1,永远在路上 2006年11月,北京的风显得格外的凛冽和刺骨。对风电产业并不熟悉的龚芝芳,与王鹏、唐运辉一行三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开始分头行动。“从哪里开始找,找谁,这些我们都是不清楚的,只能靠着网络、报纸上看到的和发改委推荐的一些产业相关公司,挨家挨户地拜访。”龚芝芳每天的行程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饿了就吃路边摊的煎饼果子,省时又省力。沾染了些许尘土的西裤、沉甸甸的双肩背包、褶皱的调研报告和报纸,“一直在路上”成了她的标签。 龚芝芳她说把只要能去的地方都走了个遍,机缘巧合下,通过一位在风电咨询公司认识的朋友的牵线搭桥,相继和中国风能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建立联系。摸到了行业动态和市场调研的风,龚芝芳清楚地认识到当时的“风电圈”并不大,她把焦点放在了如何扩充自己的朋友圈上。如何才能最快的认识尽可能多的业内人士?没有邀请函的龚芝芳,选择“偷溜”进了某次国家风电项目特许招标会上,也正是这次机会,通过不断地递送和索取名片,她结交了两位至关重要的朋友:分别来自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和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员。 从北京回到株洲,龚芝芳带着人脉、资源以及信心,满载而归。
投标、布展都没那么简单 在龚芝芳的挑战清单里,有两项任务都没那么简单,分别是投标和布展。 2007年风电事业部首台样机树立后,龚芝芳立马带着手下进入投标的工作中。“当年的招标,只要我们知道的,都参与了,也不管投不投的上,至少我们清楚了投标是怎样的一个流程,我们与其他的整机商相比,我们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这就足够了。”龚芝芳正是以这样一种态度,成为了最积极、乐观、用心的标书制作者。 每一次标书制作,都被龚芝芳自称是“急行军”。人手不足、时间紧、任务重,她把被子带到办公室里,和团队一同没日没夜地统筹、编写、排版、检查,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制作出投标文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2017年5月,风电事业部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迎来第一个中标订单——华电湖南郴州仰天湖风电场项目。 2010年,风电事业部首次亮相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在众人欣喜的同时,于龚芝芳而言,短短两天时间内要搭建好展台的任务也充满挑战。 凌晨三点,和馆外的寂静不同,馆内灯火通明、尘土飞扬、空气混浊,坐在一堆工程材料上的龚芝芳笑称自己带有那么一丝“流浪味”,作为布展主要负责人之一,“展馆没有搭建好,我也睡不着,还不如守在这里和他们一起加班,盯着把展台布置好,睡得也安心些。” 白驹过隙,十年飞逝。龚芝芳已成为事业部办展的“专家”,如今的龚芝芳,每当峰会、论坛来临时,只要是她能帮上忙的地方,她一定会竭尽全力。2020年11月,在银川举办的中车风电智能运维高端论坛上,负责统筹的她,既要事无巨细地确定各个关键环节,又要负责做好与到场嘉宾的有关联络工作。“我就是一块砖,只要需要我,我哪里都可以去。”
名副其实的“管理专家” 谈及龚芝芳的工作方法,她总是笑着说“我最擅长的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这个优点让她上任风电事业部第一任运营管理部部长时,工作得心应手。最初的运营管理部集宣传、调研、交付、运输、项目管理多条业务板块并行,龚芝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分类梳理,合理分工,把最适合的人放在相匹配的岗位上,即使是在遇到突发情况的同时,也有相适应的紧急预案。 风电事业部发展的这十五年,也是龚芝芳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十五年,从最初只有2人的市场部到现在精英云集的营销中心,从首任运营管理部部长再到技术中心副主任、综合管理部部长到如今的客户服务中心的管理专家,龚芝芳见证了风电事业部的发展全历程,也与事业部共同成长。回首这十五年的来时路,芳华依旧。她由衷地感慨道:“体会了艰辛,也等到了去年事业部百亿梦想真正实现的胜利,看到了风电人的努力上进,不畏艰难,不怕寂寞,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这样的集体中我深感荣耀,愿风电事业长虹!”
【点评/寄语】 龚芝芳,机缘巧合来到风电事业部,十五年来,不曾懈怠、坚守初心。她用专注态度与职业素养诠释专业能力,用无懈可击的勇气和步履不停的坚持诠释敬业和乐业,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温柔可挡艰难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