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户服务中心工作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去过的风场要数记忆深刻的话,恐怕非库伦莫属。
库伦风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库伦苏木境内,风场其中有75台机组为我司生产,2011年75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风场驻地设在一个叫二大成的村庄,房间里十分的简陋,床铺分为上下铺,餐桌也是办公桌,取暖只能依靠一个小火炉,睡前会对火炉加满小块煤炭,但也基本上只能使用到凌晨3点左右。冬季每天早上起床后,火炉早已熄灭,司机王国庆起床后,劈材,生火,加入小块煤炭,从院子里取水,烧水,贴心的为大伙准备热水洗漱。驻地离县城较远,只能每周去一趟县城的菜市场,把一周的菜、油、米等日常必需品囤足,随带还可以去县城澡堂洗一个舒服的热水澡。
库伦难忘,其实是被2012年冬天的那场大雪冻得刻骨铭心。驻地旁边的当地村民也说很多年没有见过如此大的雪,前往风场的道路已完全被掩盖,每天去风场开展维护工作时车辆很容易被积雪陷住,使用铁锹铲雪、推车是每天必须的工作,因此,在冰天雪地里很多员工的手指脚趾就被冻出了冻疮,其中有一员工处理完故障后在风机底下等待车辆时,由于实在太冷,只好干爬回到风机机舱上去,因为那里还有一个机舱加热器可供取暖。甚至还有一员工在出舱处理风速仪故障时,长时间在机舱外作业,脸部着了寒风,导致面瘫,最后不得不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大伙平时在风机上处理故障时,司机王国庆一般不会主动打电话给我们,但是有次在2.5MW样机上我接到司机王国庆的电话,只见他在电话里急切喊道,“起大风了,起沙尘暴了,赶紧下来”。在协助同事祝洪波完成某样品采集后,便督促同事穿戴好安全装备紧急下风机,风场中只见狂风飞沙一片灰蒙蒙,再看塔基柜的控制面板中,风速显示区已预警变为红色,风速达到了52米每秒。我们赶紧收拾好工具,清理平台的卫生,关闭照明开关后,立刻锁好塔筒门,迅速跑进车辆内部,听司机老王着急的说,“再不走我们就找不着路回去了,前面的路已经看不清,车子后挡风玻璃也快撑不住喽”。我们转身细看车辆后档风玻璃,早已被一片飞石击出一道道裂缝,而我们的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大风明显感觉到车身的剧烈摆动,似乎稍有不慎就会被大风掀翻。行业中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的生存风速基本都为50米每秒,这场特大暴风的突袭,也充分体现出我司产品过硬的质量。
从2010年年底跟着李志强一起初到库伦风场,到2015年赵少伟身先士卒带领大伙天天爬风机进行出质保验收及整改,在库伦风场我前后服务的时间差不多有5年,尤其让我难忘的是司机老王,由于多年相处,平时工作生活中对大伙照顾颇多,后面司机老王由于家中小孩上学的原因,选择离职前往包头市,在升压站分别的当天,心中颇有一种难舍的伤感。
2016年12月,库伦风场机组全部退出质保,这让所有客户服务中心同事感到十分的高兴,但这其中付出了多少艰辛汗水、受了多少委屈,恐怕只有当年在场的赵少伟、田文强等同事内心清楚。由于大伙的团结一心、意志坚定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我们比风场中的华锐机组出质保整整提前一年。作为曾经在库伦风场工作过的一名服务工程师,真正感受到曾经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内心深感欣慰,这在另一个方面也很好的体现出我们服务团队在此过程中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担当的南风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