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黄土,千沟万壑,一座座80米高的白色大风车散落在天地间,仿佛是这里唯一的活物。这是甘肃省庆阳市环县西偏北约57KM处的黄土高原,中车株洲所目前最大的风电项目——毛井风场坐落于此。
环县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海拔在 1650~2100m 之间,全境处于由南部残塬沟壑区向北部沙漠区的过渡地带。中车株洲所的200台WT2000/D110/H80型风机安装在此,总装机容量400MW。是业主单位甘肃华电最大的风电项目。
离风场核心区域2公里处的毛井村,风场售后服务部坐落在一个普通西北小院里。早上8点,高原的阳光已经很是刺眼。中车株洲所风电售后服务部西北片区经理杨义开始集结队伍,根据工作流程,他先得给员工分配任务,然后再到业主单位升压站开票,最后才能上风机进行日常检修。
离开这处僻静的院落,笔者随杨义来到风场。如果说小院的“大本营”只是远离繁华,那工作地点则是荒无人烟。视野所及的范围,除了一台台迎风矗立的风机,一旁的高压输变电线,就只剩下几条半天都见不到车的公路。
进入风机塔筒底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四方体的塔基控制箱,维护人员会通过它了解风机运转情况,有时需要爬到塔筒顶端进行维护。攀爬的塔架在靠近塔筒内壁的一侧,从下往上看,就像一个看不到顶端的长梯。
风机高80米,相当于25层楼房的高度,每半年需要做一次维护,每个月会有巡检,平均算来,运维人员每天都要爬1到2趟。
去年底,升压站主变跳闸,部分风机停电半个月,“一会儿送电一会断电。”运维人员只能随时待命,凌晨被叫醒是常事。
关于毛井风场,杨义印象最深的是项目运行前的调试阶段。因为项目太大,而调试期最容易发现问题。有一次,一台风机变流器水冷系统老化,员工们连续半个月在风机上工作到2点。
对客户负责,对产品负责。仅用了2个月,风场200台风机全部调试完,创下株洲所记录。自毛井项目建成之后,中车株洲所一举成为甘肃华电最大生产制造商,装机容量达到了甘肃华电分公司总装机容量的45%。
“售后服务的关键在于,通过我们的努力弥补产品本身的技术缺陷,再通过经验总结去推动产品前端的设计优化、技术改进。”杨义介绍,去年底,他们又将毛井风场的所有设备可利用率指标提高了1个百分点。